• 星空电子


  • banner

    新闻动态

    二氢丙硫菌唑—— 全球第二大杀菌剂 ,它有哪些优势

    2023-09-14

      在2023年的全球杀菌剂市场上,很受欢迎的是二氢丙硫菌唑。在过去的十年里,二氢丙硫菌唑的销售额逐年增长。2022年 ,二氢丙硫菌唑年销售额超过12亿美元,成为世界第二大杀菌剂。它有什么优势?让我们看看 。

     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,目前丙硫菌唑的药品登记信息有31条,常见剂型有乳油和悬浮剂。

      先来了解下丙硫菌唑

      丙硫菌唑是由拜耳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的三唑硫酮杀菌剂 ,于2004年开始上市销售,对于麦类作物几乎所有的病害都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效果 。

      丙硫菌唑的作用机制是一种抑制剂,它能够阻止真菌中的甾醇脱甲基化作用。它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和真菌的正常生理过程  ,来干扰甾醇前体-羊毛甾醇或24-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位的脱甲基化反应。

      丙硫菌唑具有多种作用,具有优异的保护、治疗、根除作用,并具有良好的内吸性,持效期长 。

      丙硫菌唑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,不仅对作物安全,对蜜蜂无毒,而且对非靶向生物和土壤有机体无影响。丙硫菌唑及其代谢物在土壤表面的溶解和积累作用相当低。丙硫菌唑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,对用户和环境安全。

    二氢丙硫菌唑

    二氢丙硫菌唑

      丙硫菌唑能防治哪些病害?

     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小麦、大麦、水稻、油菜 、花生 、豆类、蔬菜等谷物作物 ,杀菌谱也很广 。几乎所有的小麦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如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、枯萎病、叶斑病、菌核病、网斑病、云纹病等 。

      除了对谷物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外,还可以预防和控制强奸和花生的土壤疾病,如细菌核病、白丝病、黑胫病和主要叶病,如灰霉病、黑斑病、褐斑病、黑胫病和锈病 。

      药效试验表明,丙硫菌唑不仅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,还能有效抑制赤霉病毒素的产生 。

      丙硫菌唑比三唑类杀菌剂更具广谱杀菌活性 。此外,其还呈现出出色的保持环境绿色和防止衰退的效果 ,提高产量的效果非常明显。

      如何使用丙硫菌唑?

      预防小麦赤霉病:预防小麦赤霉病,可在小麦开花初期和开花期使用480克/升丙硫菌唑悬浮剂,每次施药一次 ,亩用量20-25ml/亩,用药间隔约10天,推荐用水量30-45kg/亩 。小麦上使用的安全间隔为35天 ,每季作物使用两次。

      防治花生白丝病:在白丝病发病初期或花生下针期 ,30%的丙硫菌唑可以分散悬浮剂 ,均匀喷洒在花生茎基部 ,间隔7-14天再次喷洒,可以有效防治白丝病的发生 。丙硫菌唑每季用两次花生,花生安全间隔28天,即收获前28天不能用药。施药后12小时内,禁止无保护人员和动物进入施药区。

      丙硫菌唑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?

      1、为延缓丙硫菌唑抗性的产生和发展,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搭配使用 。

      2、它具有很强的可混合性,可与鲭菌酯、戊唑醇、吡唑醚菌酯、异菌脲、嘧菌酯、精甲霜灵、多菌灵、咯菌腈 、呋虫胺等杀虫剂混合使用 ,延缓抗性 ,扩大防治谱。

      3、药物应混合,配制好的药液应立即使用 。避免在强光下施药 。

      4、禁止在水产养殖区 、池塘等水体及附近使用。严禁使用水体如池塘来清洗施药器具,并且禁止随意倾倒施药后剩余的药液。禁止在赤眼蜂等天敌飞行区使用 。

      5、当这种产品刺激眼睛时 ,保护眼睛。


    首页

    电话

    邮箱

    询盘


  • XML地图